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软件系统组成通过多层架构实现环境感知、智能决策与协同管理,主要包括以下核心模块:
环境自适应算法
基于传感器数据(如光照、人体移动)动态调节亮度与色温,例如光照强度阈值触发补光;
结合温湿度数据优化照明舒适度,联动空调系统实现全局环境调节。
联动控制逻辑
与安防系统协同(如入侵报警触发灯光闪烁)、消防系统联动应急照明;
支持智能窗帘、音箱等设备的跨系统协作(如日落时同步开启暖光)
。
本地化控制策略
预设延时策略(如人走灯灭2分钟响应);
实时调光算法(PWM/DALI协议适配)实现0-100%无级亮度调节。
远程控制终端
移动端APP/PC云平台:支持跨地域开关、调光及场景切换;
语音交互接口:接入智能音箱实现声控操作
。
本地操作终端
触控面板:支持4/8/16路通道控制,兼容多面板联动管理;
物理开关兼容方案:提供传统86型开关与智能开关的混合控制。
多协议转换模块
兼容DALI、KNX、DMX512等照明专用协议,确保设备互联互通;
支持RS-485、LoRa、5G等通信方式的混合组网。
边缘计算节点
本地数据处理降低云端依赖,实现毫秒级响应(如人流突增快速补光)。
能耗管理
实时采集灯具电流、电压数据生成可视化报表,识别用电峰值;
动态调节公共区域亮度(如夜间自动切换低功耗模式)。
预测性维护
监测设备温度、运行时长,提前预警灯具故障;
基于历史数据优化灯具寿命周期管理。
场景预设与切换
支持比赛、清洁、应急等模式一键切换(如体育场馆全功率转局部照明);
自定义脚本编辑功能,允许用户设置RGB渐变、音乐律动等复杂光效
。
自动化策略库
内置时间计划(按经纬度调整路灯开关时间)、节假日模式;
学习用户习惯动态优化场景参数(如色温自适应调节)。
异常监测与报警
实时检测断线、短路、设备离线等状态并推送告警;
加密通信保障数据传输安全(如LoRaWAN AES-128加密)。
冗余容错机制
双控制器热备份防止单点故障7;
UPS电源维持应急照明系统持续运行6。
该软件系统通过控制层决策→网络层传输→平台层分析的闭环逻辑,实现从单灯控制到城市级照明网络的智能化管理
。